南方农村报讯 一个月前,当一份《广东省梅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送达梅县畲江镇叶华村村民手中时,村里顿时炸开了锅。“没想到7个人都被判了刑,而且判得这么重。”12月10日,叶华村一杨姓村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今年7月以来,梅县公安局在“三打两建”专项行动中,先后抓走村党支部书记林日标,村民杨锦添、刘国兵、赖志军、黄叶青、刘运龙、黄伟青。7人分别被梅县法院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三年八个月到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判决遭到了叶华村村民的质疑。部分村民说,林日标等并非当地公安机关所称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他们是因为代表村民反对在叶华村水源处修建垃圾场才落此下场的。”
2011年4月,南方农村报曾以《假部队携枪勘选垃圾场》为题,对发生在叶华村的垃圾场选址纠纷进行了报道。近两年来,围绕垃圾场选址,叶华村村民与当地有关部门间发生数起冲突事件。记者发现,官民信任缺失成为最大的问题。
回放
假部队入村勘测
2009年底,梅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和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圈定叶华村、松陂村等地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备选地址。2009年12月9日,当3位工作人员前往叶华村大畲塘等地进行前期考察时,遭当地三四百名村民围困,最后镇干部出面,才将他们“解救”出来。
多位村民称,大畲塘位于叶华村最高处,是大部分村民的饮用和灌溉水源地,不能建垃圾场。
2010年7月19日,几个身穿军装、手持一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印章介绍信的人找到叶华村党支部书记林日标,称要在村里进行“国防勘测”。当天,一支40多人队伍进入村里,在狮子崖、大畲塘等地开始进行测量。
有村干部联系到勘测介绍信盖章部队的黄姓政委,对方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向叶华村派出过任何测量队伍,也没有开出过介绍信,信中提到的李兆洵副参谋长,是该部队一位转业干部。
失信
民警查案遭围困
就假部队进村勘测的问题,叶华村村民曾向镇县市多部门反映,要求进行调查,但迟迟没有得到对事件来龙去脉的完整答复。这使得对地方政府的质疑情绪在村里蔓延,导致相关部门在村里开展工作困难重重,双方发生多次冲突。
2011年4月18日,畲江镇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梅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几名民警前往叶华村调查,但部分村民却认为公安是来村里调查反对垃圾场建设的村民。数十人聚集起来,围困了入村民警。在畲江镇政府官员的干涉下,事情才暂时平息。
“村民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多位当时在场的村民回忆,个别村民在调查中与民警发生了争执,导致部分村民围观,最后演变成民警与村民之间的对峙,但没有发生殴打警员、破坏警车的现象。
2011年9月21日下午,有叶华村村民发现,有几个人携带仪器到大畲塘一带测量和取土。村民前去询问时,这些人却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当晚,“又有人来偷偷搞测量”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村民再度陷入紧张之中,很多人甚至从外地专门赶了回来。9月22日,上述人员再次进入叶华村进行测量和取土。村民发现,其中有两个人曾参与去年假部队勘测。村民要求这些人“给一个说法”,但对方既拿不出证件,也说不清理由。来自叶华村和附近径义、丰良等村的数百名村民很快将道路堵住,直至当晚镇里派车将人接走。其间,有个别村民将勘测车辆轮胎扎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5月18日,一辆挂着重庆号牌的车辆进入叶华村,几个自称志愿者的人告诉村民,他们可以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照相。但在照相过程中,因需要老人提供证件等问题,部分村民与照相者发生冲突。有村民打电话向民政局反映情况,民政局告知并没有组织该活动。有村民怀疑这些人又是为垃圾场的选址而来,于是引发数十人聚集,并与照相者发生对峙。在对峙过程中,有村民将照相者的车辆轮胎放气。最后,在警方的介入下,照相者才得以离开叶华村。
抓人
被认定黑恶势力
2012年7月后,林日标等7名叶华村村民先后被当地公安机关抓捕。当地媒体在报道中称,梅县公安局在“三打两建”专项行动中,打掉叶华村“林日标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
“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成了‘黑恶势力团伙’。”村民杨先生说,在被抓捕的7人中,除林日标是村干部之外,其他人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其中杨锦添已经71岁,刘国兵1998年还被评为“广东省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分子”。
“可能是因为他们带头反对建垃圾场,所以才被抓了起来。”杨先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几起冲突事件中,每次参与的村民至少有几十人,但当地公安只抓这7个人,多少有点“杀鸡儆猴”的味道。
2012年10月,梅县公安局一位副局长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由于叶华村几位村民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公物等行为,公安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对他们进行了抓捕。
■专家观点
以“官民互动”
促“官民互信”
在叶华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实际上是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官民缺乏信任而产生诸多矛盾的一个标本。
垃圾场选址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就选址问题向村民做全面、及时的澄清。梅县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矛盾的积聚。对于离奇的假部队勘测事件,村民得不到合理解释,更加剧了官民之间的不信任。
叶华村一系列事件反映了部分地区社会矛盾发展的“三部曲”:“缺乏沟通—失去信任—爆发冲突”。这三个环节互为因果,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存在是对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
因此,重构官民互信机制,应寄望于实现充分的“官民互动”。而要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政府的努力。首先,要做到依法行政,决策公开透明;其次,要信息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再次,在一些地方,还可以探索培育和建立独立的第三方仲裁力量,对官民矛盾进行协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张海清
(南方农村报)